丁酸甘油一酯对种鸡沙门氏菌的防控

2025-02-05 09:29

摘要: 种鸡沙门氏菌感染是家禽养殖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还可通过垂直传播危害子代鸡群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速克沙是来自于意大利欧斯公司的产品,主要成分是丁酸甘油一酯,丁酸甘油一酯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功能,在防控种鸡沙门氏菌感染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详细阐述了种鸡沙门氏菌感染的现状与危害、丁酸甘油一酯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功能,深入探讨了其对种鸡沙门氏菌的防控机制,包括直接抗菌作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并介绍了在种鸡养殖中的应用实例与效果评估,旨在为丁酸甘油一酯在种鸡沙门氏菌防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丁酸甘油一酯;种鸡;沙门氏菌;防控机制;肠道健康

1、引言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家禽养殖中广泛存在。种鸡作为家禽生产的源头,沙门氏菌感染对其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子代鸡群的感染风险。传统的防控方法如抗生素应用面临着耐药性产生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防控策略成为家禽养殖领域的研究热点。丁酸甘油一酯作为丁酸的酯化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逐渐受到关注并在种鸡沙门氏菌防控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2、种鸡沙门氏菌感染的现状与危害

2.1种禽沙门氏菌感染的现状

沙门氏菌感染在种禽养殖领域是一个长期且广泛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众多种禽养殖场都面临着沙门氏菌的威胁。不同地区因养殖规模、管理水平和卫生条件等差异,感染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

许多发达国家较早重视种禽沙门氏菌的净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一些欧美国家通过严格的检测、隔离、淘汰等措施,在大型种禽企业中显著降低了沙门氏菌的感染率,部分企业甚至实现了净化目标。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地区,种禽沙门氏菌感染仍较为严重。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种禽沙门氏菌净化工程,部分规模化、现代化的种禽场已经将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有不少中小规模场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沙门氏菌具有多种血清型,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是常见的感染种禽的类型。这些病菌可在种禽体内长期潜伏,通过粪便、种蛋等途径传播,造成养殖场内的持续污染。一些种禽场由于引种不慎、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沙门氏菌反复传入,难以彻底清除。

图片

2.2沙门氏菌对雏鸡的危害

2.2.1高死亡率

雏鸡对沙门氏菌极为敏感,感染后往往会出现高死亡率。尤其是在雏鸡出壳后的最初几天到几周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极弱。一旦感染沙门氏菌,病菌会在雏鸡体内迅速繁殖,引发全身性感染,导致雏鸡大量死亡。例如,在一些感染严重的鸡群中,雏鸡死亡率可高达 30% - 50% 甚至更高,这对养殖户来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2.2.2生长发育受阻

幸存下来的雏鸡也会面临生长发育受阻的问题。感染沙门氏菌后,雏鸡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同时,病菌在雏鸡肠道内的定植会破坏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雏鸡无法充分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从而生长缓慢,体重增长滞后于正常雏鸡。长期来看,这些雏鸡即使能够存活至成年,其生产性能也会大打折扣,如产蛋量减少、蛋品质下降等。

2.2.3肠道损伤与功能紊乱

沙门氏菌主要侵害雏鸡的肠道,引起肠道炎症、溃疡等病变。雏鸡会出现腹泻症状,排出白色、灰白色或黄绿色的稀便,这不仅会导致雏鸡脱水,还会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使雏鸡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二次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2.2.4免疫抑制

沙门氏菌感染会对雏鸡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它可以干扰雏鸡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降低雏鸡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使雏鸡在面对其他传染病时更加脆弱。例如,感染沙门氏菌的雏鸡接种新城疫、禽流感等疫苗后,抗体产生水平往往较低,无法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增加了雏鸡的发病风险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种禽沙门氏菌感染现状严峻,对雏鸡危害巨大,严重影响着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种禽沙门氏菌的防控和净化工作,对于保障雏鸡健康、提高家禽养殖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图片

3速克沙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功能

2.1理化特性
速克沙的主要成分是丁酸甘油一酯,丁酸甘油一酯是由一分子丁酸和一分子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单酯化合物。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可在肠道内被脂肪酶缓慢水解,释放出丁酸。这种缓慢释放特性使得丁酸能够在肠道的特定部位持续发挥作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2生物学功能

2.2.1肠道能量供应与细胞增殖促进
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丁酸甘油一酯在肠道内水解产生的丁酸可被肠上皮细胞快速吸收利用,通过线粒体的 β- 氧化途径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为肠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增殖和修复提供能量支持。这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正常结构功能,增强肠道对病原体的屏障作用。

2.2.2基因表达调控
丁酸能够进入细胞内,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HDAC 抑制导致染色质结构改变,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与肠道健康相关的基因如紧密连接蛋白基因、黏液蛋白基因等表达上调,从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同时,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表达也发生改变,促进机体免疫平衡的建立和维持。

4.速克沙对种鸡沙门氏菌的防控机制

4.1直接抗菌作用

4.1.1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研究发现,丁酸甘油一酯及其水解产物丁酸可作用于沙门氏菌的细胞膜。丁酸能够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离子、蛋白质等重要物质泄漏,破坏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进而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细菌死亡。

4.1.2影响细菌代谢途径
丁酸甘油一酯可能干扰沙门氏菌的代谢关键环节。例如,它可抑制沙门氏菌的呼吸链相关酶活性,减少细菌能量产生,使细菌无法正常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代谢过程。此外,还可能对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代谢途径产生抑制作用,从多个方面阻碍沙门氏菌的生存与增殖。

4.2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4.2.1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丁酸是肠道有益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的优选碳源。丁酸甘油一酯在肠道内释放的丁酸可促进这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其在肠道菌群中的数量和比例。有益菌的增多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抗菌物质(如有机酸、细菌素等)以及降低肠道环境 pH 值等方式抑制沙门氏菌等有害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生长。

4.2.2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正常的肠道菌群结构对于种鸡健康至关重要。丁酸甘油一酯的应用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这种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能够增强肠道的整体抵抗力,减少沙门氏菌感染的机会,并且在感染发生时能够促进肠道微生态的自我修复和恢复稳态。

图片

4.3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4.3.1强化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肠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是肠道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的侵入。丁酸甘油一酯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促进紧密连接蛋白(如 ZO-1、occludin 等)的表达和正确组装,增强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从而有效阻挡沙门氏菌穿越肠上皮进入体内。

4.3.2增加肠道黏液分泌
肠道黏液层由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蛋白构成,是肠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丁酸甘油一酯能够刺激肠道杯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黏液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使肠道黏液层增厚。增厚的黏液层不仅可阻碍沙门氏菌与肠上皮细胞的直接接触,还能通过黏液中的抗菌成分和免疫球蛋白等对沙门氏菌产生抑制和清除作用。
4.4免疫调节作用

4.4.1先天性免疫调节
丁酸甘油一酯可影响种鸡先天性免疫细胞的功能。例如,它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杀菌活性以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使巨噬细胞更有效地识别和清除沙门氏菌。同时,对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也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启动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4.4.2适应性免疫调节
在适应性免疫方面,丁酸甘油一酯可调节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它能促进 T 辅助细胞(Th)向 Th1 和 Th17 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提高对细胞内寄生的沙门氏菌的清除能力;同时也能调节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尤其是 IgA 抗体的分泌增加,加强肠道黏膜局部免疫防御,中和肠道内的沙门氏菌及其毒素,从而全面提升种鸡对沙门氏菌的免疫抵抗力。

图片

5.速克沙在种鸡养殖中的应用实例与效果评估

5.1应用实例
速克沙有水剂和粉剂两种剂型,在实际种鸡养殖中,通常将速克沙添加到种鸡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剂量一般根据种鸡的品种、日龄、健康状况以及养殖场的沙门氏菌感染风险等因素确定,常见的添加量范围在 0.05% - 0.1% 之间。在种鸡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均可应用,以持续发挥其对沙门氏菌的防控作用和对肠道健康的改善作用。例如,某大型种鸡养殖场在发现沙门氏菌感染率较高且生产性能受到影响后,在饮水中添加了 0.1% 的速克沙,连续应用1个月后,种鸡的产蛋率逐渐回升,种蛋合格率提高,子代雏鸡的沙门氏菌阳性率显著降低。某大型肉鸡养殖公司种鸡公司将速克沙纳入沙门氏菌防控的程序中,与抗生素类抗菌药物交替使用,有效降低了种鸡沙门氏菌的阳性率,提高了种蛋合格率和产蛋率,也减少了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种禽的影响,避免产生抗药性。
5.2效果评估

5.2.1生产性能指标评估
通过监测种鸡的采食量、体重增长、产蛋率、蛋品质等生产性能指标来评估速克沙的应用效果。应用速克沙后,种鸡的采食量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体重增长趋于稳定,产蛋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蛋的品质(如蛋壳强度、蛋清浓稠度等)也会有所改善,表明种鸡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得到了提升。

5.2.2沙门氏菌感染检测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PCR 检测等方法对种鸡粪便、种蛋以及子代雏鸡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在应用速克沙后,种鸡粪便中的沙门氏菌排菌量明显减少,种蛋的沙门氏菌污染率显著降低,子代雏鸡的沙门氏菌感染率和带菌率也大幅下降,说明速克沙对种鸡沙门氏菌感染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5.2.3肠道健康指标测定
测定种鸡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如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等)、肠道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等肠道健康指标。结果显示,应用速克沙后,种鸡肠道绒毛高度增加、隐窝深度变浅,表明肠道黏膜结构得到改善;紧密连接蛋白等肠道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肠道屏障功能增强;肠道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害微生物数量减少,肠道微生态环境得到优化,进一步证实了速克沙对种鸡肠道健康的积极作用。

6.结论与展望

速克沙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在种鸡沙门氏菌防控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其通过直接抗菌、改善肠道微生态、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机制,有效地降低种鸡沙门氏菌感染率,提高种鸡生产性能,保障子代鸡群健康。在实际种鸡养殖应用中,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如速克沙在不同种鸡品种和饲养环境下的最佳应用方案优化、与其他饲料添加剂或药物的协同作用研究以及其在种鸡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作用靶点的深入探究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速克沙有望成为种鸡沙门氏菌防控的重要手段,为中国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