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开启绿色养殖新篇​ ​ ​ ​

2025-04-07 14:45

在现代养殖业中,抗生素曾长期扮演着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的产生、药物残留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为应对这些挑战,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多种具有独特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应运而生,它们在促进动物健康生长、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无抗养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益生菌:肠道微生态的守护者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定殖于动物体内,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常见的益生菌包括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其作用机制多样,首先,益生菌能合成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这些酶参与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 。例如,在畜禽养殖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成的益生菌制剂,可有效促进饲料中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分解,使动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从而提高生长性能 。

其次,益生菌通过占位效应减少有害细菌在肠道的生存空间 。肠道内存在着复杂的菌群,有害菌的过度繁殖易引发肠道疾病 。益生菌可与肠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形成一层生物屏障,阻止病原菌的黏附和定植 。以乳酸菌为例,它能产生乳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 pH 值,营造不利于有害菌生长的酸性环境,同时乳酸菌还可分泌细菌素等抗菌物质,直接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有效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

此外,益生菌对肉质改善也有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益生菌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进而提高肌肉亮度;同时,通过影响脂肪代谢途径,使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更加合理,提高肌肉嫩度,改善肉品风味和品质 。图片

二、益生元:有益菌的 “养分源泉”

益生元是一类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促进体内有益菌生长繁殖的有机物质 。主要包括功能性低聚糖类(如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等)、多糖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蛋白水解物、多元醇等 。在实际应用中,多聚糖类益生元较为常见 。

益生元进入动物肠道后,作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的专属营养源,被其优先利用并大量增殖 。例如,低聚木糖能特异性地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使其在肠道内迅速生长,数量大幅增加 。随着有益菌数量的增多,它们在与有害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占据优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同时,有益菌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可降低肠道 pH 值,进一步抑制有害菌的活性 。此外,益生元还能刺激肠道免疫系统,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不过,益生元自身并不具备直接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的生态关系来辅助抗病防病 。

三、噬菌体:精准打击有害菌的 “生物导弹”

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因其部分成员能裂解宿主菌,故而得名 。噬菌体具有高度的靶向性,每种噬菌体通常只能浸染特定种类的细菌,犹如 “生物导弹” 般精准打击目标有害菌 。

在养殖领域,噬菌体疗法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羔羊养殖中,针对常引发肠道疾病的大肠杆菌,使用相应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可有效降低羔羊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在水产养殖方面,噬菌体同样表现出色 。水产动物易受多种细菌感染,如弧菌常导致对虾发病,利用特异性的弧菌噬菌体,可精准杀灭水体和动物体内的弧菌,且不会对水体中的其他有益微生物造成影响,维持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噬菌体的使用不仅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耐药菌产生的风险,还因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适宜条件下可在宿主体内持续发挥作用,对有害菌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 。

四、饲用酶制剂:提升饲料利用率的 “催化剂”

饲用酶制剂是为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或改善动物体内代谢效能而添加到饲料中的酶类物质 。常见的饲用酶制剂包括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蛋白酶、β- 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甘露聚糖酶等 。

不同的饲用酶制剂功能各异 。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可分解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 。在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中,非淀粉多糖会增加消化道食糜的黏度,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后,可降低食糜黏度,使营养物质更易被消化酶接触和分解,显著提高谷物等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

幼龄动物或处于应激期、疾病等亚健康状态下的动物,自身分泌的蛋白酶、淀粉酶等内源酶往往不足,易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断奶仔猪常出现的腹泻现象 。针对性地补充外源酶,可有效弥补内源酶的缺失,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部分酶制剂如葡萄糖氧化酶、果胶酶、溶菌酶等,还具有抑制病原菌的功能 。葡萄糖氧化酶在催化葡萄糖氧化的过程中,可消耗氧气,降低肠道内的氧化还原电位,营造厌氧环境,抑制需氧有害菌的生长;同时,其代谢产物过氧化氢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

图片

五、酸化剂:优化消化道环境的 “调节剂”

饲料酸化剂是一类能够降低饲料在消化道中 pH 值,为动物提供适宜消化环境的添加剂 。主要包括有机酸类(如 L - 乳酸、柠檬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山梨酸、苹果酸、酒石酸、苯甲酸等)和无机酸类(如磷酸、盐酸等),常用载体为二氧化硅 。

酸化剂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降低动物胃内容物的 pH 值,并使其维持相对稳定,有助于激活胃蛋白酶原,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在仔猪养殖中,添加柠檬酸等酸化剂,可显著提高仔猪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其生长发育 。

其二,酸化剂能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群结构 。适宜的酸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等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存 。例如,甲酸可通过未解离的分子形式进入细菌细胞内,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

其三,部分酸化剂如丙酸、丙酸钙、山梨醇等具有防霉作用,可有效抑制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滋生,保证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减少因霉菌毒素污染导致的动物健康问题 。

六、抗菌肽:高效抗菌的生物活性分子

抗菌肽是生物体经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 。它们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与传统抗生素不同,抗菌肽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

在养殖应用中,抗菌肽对多种常见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肽,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畜禽的肠道感染性疾病,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同时,抗菌肽还能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动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此外,抗菌肽在动物体内无残留,不会对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符合现代绿色养殖的要求 。

图片

七、中草药及植物粗提物: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中草药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独特药物,植物粗提物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如皂苷、生物碱、多糖、糖粘素、茶多酚、黄酮、精油等 。许多中草药如菊花、薄荷、石膏、知母、柴胡、黄芪、黄芩、桔梗等,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等优势 。

这些中草药及植物粗提物在养殖业中具有多种功效 。一方面,它们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芪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另一方面,一些植物提取物还能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肉质 。如薄荷中的挥发油可促进动物的食欲,提高采食量;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脂肪氧化,改善肉品的色泽和风味 。然而,中草药药效成分易受地质土壤结构、气候条件、采收时间等因素影响,导致不同批次产品的药效和质量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提取、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开发和应用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益生菌、益生元、噬菌体、饲用酶制剂、酸化剂、抗菌肽以及中草药及植物粗提物等多种饲料添加剂,各自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促进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肉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养殖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和搭配这些饲料添加剂,有望实现无抗养殖的目标,推动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同时,相关科研人员和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研究这些添加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为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