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微量元素对种鸡受精率的影响

2024-11-07 00:00

在现代家禽业中,虽然种公禽的数量在鸡群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种公禽生殖器官的发育直接影响其精液品质,精液品质又是活胚率等参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种公禽生殖器官的发育直接决定着后代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种禽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种公鸡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和遗传因素、种公鸡个体差异、鸡场环境因素、鸡群管理因素和最重要的营养因素。


1、种鸡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的雏鸡质量,雏鸡质量受种蛋的受精率影响,在影响种蛋受精率的众多因素中,种公鸡的精液质量是种蛋有较高受精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对家禽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1.1品种因素 公鸡品种和品系不同,精液质量也不同,如本地鸡种,其精液质量低于外来品种肉用种鸡精液量(0.5~0.7mL/只/次)明显高于蛋用种鸡(0.3mL/只/次),而精子密度本地鸡种高于培育品种,蛋用种公鸡高于肉用种公鸡等。笼养条件下繁殖阶段中后期肉用种公鸡精液质量的下降程度高于蛋用种公鸡。


1.2环境因素 夏季高温对种公鸡精液质量影响很大。夏季高温时外界温度达38度,影响精子生成。另外,人工受精的精液应该在 20min 内使用完,如果精液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因为高温容易导致精液酶活力下降,精子质量也随之下降,导致受精率下降。光照时长应该按照种公鸡不同发育阶段,随时进行调整;鸡舍空气质量也会影响采出精液的纯净度,干扰输精。


1.3管理因素 种鸡场日常使用的一些兽药,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种公鸡精液品质的下降。例如痢特灵能升高精子畸形率,降低种蛋受精率,增加无精蛋数目,降低孵化率。还有降温用的阿司匹林,抗应激的利血平都会对生殖机能产生不良影响。种公鸡在采精前应训练采精 2~3次,在正常采精期间,采精人员不宜频繁更换尽量选择手法熟练的采精人员,这样才有利于种公鸡形成良好的采精反射。采精时力度不宜偏大,采精力度大会挤压泄殖腔,严重的还会导致黏膜出血或透明液过多影响以后采精。采精频率也应适当,一般采用隔日采精或采一天休息两天,如果采精过于频繁会导致种公鸡性能得不到恢复,使精液质量变差。采精前和采精过程中,公鸡不宜受到惊吓,受到惊吓后,种公鸡容易紧张,造成暂时采不到精液或精液量过少的现象。


1.4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影响种公鸡精液品质主要有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能量水平显著影响种公鸡精液品质,能量过高,容易引起种公鸡过肥,造成体重偏大,影响采精过程和健康状况。在维持一定量的能量水平后,蛋白水平要满足种公鸡日常生产的需要,其中蛋氨酸和精氨酸直接参与精子的生成,可适当提高蛋氨酸和精氨酸水平,来提高精液质量。维生素可提高种公鸡的抗病性,减少发病率,有助于公鸡睾丸的发育。微量元素中的锌、锰和硒等元素直接参与精子成熟和发育,以及精液的抗氧化,可以改善离体精液的活力,提高精液品质。


2、有机微量元素的概念和优势


2.1复合有机微量元素是氨基酸、小肽、蛋白质、有机酸和多糖衍生物等配位体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与金属元素形成的络合(整合)物,是有机物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产物的总称。 微量元素是家禽生长发育和日常生产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机体生理生化过程重要的中间物质,对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添加剂类型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代为金属元素无机盐,如硫酸亚铁、氧化锌和化铜等;第二代为初级简单的有机物,如柠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锌等;第三代为复合型有机微量元素,如甘氨酸铜、甘氨酸铁和蛋氨酸锌等。 第一代和第二代微量元素在畜禽机体内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浪费严重且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本试验采用的微量元素是在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第三代新型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蛋氨酸螯合物,它具有易吸收、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学效价高,能有效缓解矿物质之间拮抗等方面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具有良好推广使用价值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形式。


2.2有机微量元素的优点

2.2.1 吸收效率高 有机微量元素中的金属离子由于与氨基酸分子等配位体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键合,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消化道内有效防止金属离子与胃酸作用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不易与饲料中植酸、草酸、磷酸等阴离子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螯合物,受其它拮抗物和无机离子的影响较小。另外,螯合物分子由于内部电荷趋于中性,在消化道 ph值环境下溶解度较高,释放效率高于无机形式,所以易于机体消化吸收利用。对不同形式铁元素的生物学效价研究发现,赖氨酸螯合铁的生物学效价比硫酸形式高1.73%~48.31%,甘氨酸整合铁比硫酸形式高 2.75%~47.19%。对不同形式锰元素生物学效价研究表明,络合的有机锰的吸收率在肉仔鸡体内明显高于无机锰;且络合强度较高的有机锰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较低络合强度的有机锰。以上结果表明,有机微量元素比传统的无机元素在畜禽体内稳定性更好,吸收效率更高。


2.2.2 生物学效价大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是金属离子被动物机体吸收的主要形式,同时又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中间物质,在内环境下溶解率高,金属离子容易释放,而且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中间过程,减少能量消耗,因此其生物学效价较无机形式高,同时又可以增加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提高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的生物利用率。而无机形式的微量元素必须重复体外螯合过程,消耗体内其他辅酶,与氨基酸等有机分子整合后才能被机体吸收。有研究报道,在蛋氨酸整合锌饲喂蛋鸡试验中,蛋氨酸整合锌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组1到2倍。计峰等人研究发现,添加浓度为50mg/kg和 100mg/kg 蛋氨酸螯合锌相较于硫酸锌形式分别提高106%和35%(以血清碱性磷酸酶作为评价指标),93%和109%(以胫骨锌为评价指标)。相比无机元素吸收需借助其他有机物质,在体内需重新整合,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在体内吸收时可有效减少多余的生化过程,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2.2.3 适口性好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的半数致死量显著高于无机元素,毒性和副作用明显低于无机盐,安全性高,无机盐添加时易形成特殊气味而影响动物的采食量,而且还会影响胃肠道内酸碱平衡和 ph值的稳定。氨基酸整合物为体内许多正常生理过程的中间产物,对机体很少产生不良作用,而无机元素的添加过量容易造成动物中毒,影响生长表现。


2.2.4 抗干扰能力强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抗生素等其他物质无配伍时的禁忌,保存容易,抗干扰能力强,有效减少无机形式吸收过程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拮抗现象。有机微量元素中螯合的蛋氨酸能增强畜禽的免疫功能,缓解生产中的应激反应。张敏红(2000)等人研究发现,添加 600gkg的吡啶羧酸铬对缓解肉鸡夏季高温应激作用明显,42日龄体重相比无添加组提高 10.7%,平均日增重相比提高13.7%,血清总蛋白水平升高,尿素氨水平下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在使用时无配伍禁忌,抗干扰能力强,相比无机元素,组分之间的竞争现象减弱,同时还能提高抗应激能力。


2.2.5 环境污染小 微量元素诸如锌、锰、铁、铜和硒对家禽生长至关重要,参与正常机体内像消化和生物合成的过程。微量元素组成体内的各种蛋白,参与细胞代谢,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建立。过去微量元素的传统用法是利用它们的无机盐形式(如硫酸盐)、氧化物或碳酸盐形式,来缓解微量元素缺乏症,使家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生长潜力。


3、有机微量元素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3.1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脂质过氧化对精子的损伤是致命的,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在保护精子免受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GSH-Px是硒依赖蛋白,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硒与精液质量有密切关系。锌与精液的抗菌性密切相关,锌也在精子生成、活力及预防精子退化和维持膜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对锌需求也较大因为在精子成熟阶段需要大量的锌在精细胞和精子周围充当介质。 有研究发现,不同微量元素对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金穗华(1991)等人研究发现,精液中的铜元素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精子后续的活力,并表明体内铜含量与精子的活力、密度等精液质量呈正相关。另外,过高浓度的氯化锰能通过血率屏障来影响睾丸发育,进而抑制精子的发生,干扰精子的生长和发育,最终使精子畸形率上升。硒缺乏会减缓舉丸和附睾的发育,阻滞生精过程,降低精子密度和活力,产生较多的畸形精子,其中精子畸形包括导致无法进入卵细胞的头部畸形和导致游动性降低的尾中部畸形。 作为添加整体,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种公鸡繁殖性能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Abdallah(2014)等人研究发现,复合有机微量元素能够提高种公鸡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因此,本试验中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在三黄鸡和雪山草鸡种公鸡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3.2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睾丸发育的影响 锌缺乏会影响雄性动物精子的生成和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在性器官生长发育方面,锌缺乏早期,畜禽会出现输精管和睾丸萎缩等现象。前列腺在发育早期对锌需求较大,若不能满足其需求,容易阻滞第二性征发育,降低血液中舉酮含量。有研究表明,锰过量会对雄性繁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大鼠腹腔注射6mg/kg锰,睾丸发现明显的生理和组织学变化,变性的精曲小管占10%。Alan 等研究发现,畜禽生殖器官中硒的含量占体内硒总量的25%~40%,尤其在睾丸和精子中含量多。


3.3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睾酮分泌的影响 垂体激素如促黄体激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和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在血中活性不稳定,补充铜可以维持其稳定性,添加铜还可提高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2,PGE2)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强前列腺的分泌能力。铜能改善PGE2对LH的调节作用,FSH和LH能影响精子生成,而PGE2可以提高LH 在血液中的浓度,进而增加睾酮分泌,促进精子分化和成熟。Hurley和Doane(1989)等人的研究报道,锌元素能通过垂体间接影响促性腺激素分泌来调节睾酮浓度。 种公鸡精液质量低下一直是困扰着肉鸡生产中的难题,虽然公鸡在整个家禽群体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其精液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后代肉鸡的生产表现。微量元素锌、铜、锰、硒和铁与种禽精液质量密切相关,有机微量元素与无机微量元素相比,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建议在种公鸡养殖过程中适量添加有机微量元素,从而提高受精率和生产成绩。